党委统战部

我校留学归国人员张卫宪教授:独具“犟”心的“牛博士”

发布日期:2022-01-26    浏览次数:

“张教授,雪天咋给牛棚保温啊?”“俺家的羊不好好吃饲料是咋回事?”“我们这儿好几个养鸭场的鸭子大批生病,请专家给支支招吧!”……这波雨雪天气以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授张卫宪的微信上,每天都能收到不少来自养殖户和企业的咨询。

眼下疫情还没完全过去,省内多地降雪交通不便,1月中旬以来,张卫宪索性通过微信帮大家“会诊”。视频连线,语音指导,手机一天得充好几回电。

指导绝大多数都挺有效,但他觉得这样还不够。周口的养鸭场老板发愁鸭子采食量下降,焦作的奶牛养殖户担心小牛犊腹泻率偏高,一个个小视频发过来,大家的急切牵动着张卫宪的心。

“不如编个小册子,让更多人看到。”他白天照常工作,晚上连熬两个大夜,熬出一篇4000多字《雨雪冰冻天气对养殖业的影响及相关应对措施》。

雨雪天,猪、牛、羊等不同畜禽如何调整饲养方式,饲养场如何加强保温和消毒,如何预防大雪压垮饲养棚、压死畜禽……数千字细细写来,既实用又好懂。

有人马上发来一长串赞,有人细细研读后衷心感谢:“及时雨啊,正发愁呢。”“饲料里拌的东西有讲究,我转给其他养殖户看看。”“张教授写得这么细,不愧是咱的‘牛博士’!”……

好好的张教授,咋成了“牛博士”?

这个绰号有些年头了。1995年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动物营养学博士毕业后,张卫宪一直致力于秸秆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养牛技术的研究推广,取得多项技术突破。他曾经担任过世界粮农组织技术顾问,研究成果被誉为“张氏肉牛生长曲线”,获得世界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会养牛,技术牛,张卫宪“牛博士”的名号渐渐被叫响。

张卫宪的另一重身份,是河南省畜牧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三年来,他带着数十名擅长不同领域的团员在全省各地跑,还在西华等地建起畜牧服务示范基地,先后走访养殖企业与农户千余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下乡进行科技特派服务受到一些限制。“牛博士”又犯了“牛脾气”,硬是带着一帮年轻博士研究起视频直播,在学校开设“牧云大讲堂”,每周为养殖户们进行一次“云上”技术指导。

疫情稳定时,他就又到处跑着去调研。每到一地先走访,不论大中型养殖企业,还是家里只有几十头猪的小养殖户,他都能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与需求,快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科技特派服务久了,张卫宪又有了新想法。“应该多发挥牧业企业在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中的主体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地方技术人员,又能及时对当地群众进行技术服务。”在他的推动下,目前全省已通过“服务团+企业、企业+合作社、合作社+养殖户”的形式,培养技术骨干200多人。

在张卫宪看来,搞农牧业没有股子“犟”劲不行。拿养牛来说,母牛怀孕时间近10个月,生下的小牛犊长成又得两年,一头牛养下来就得三年。周期这么长,技术不到位肯定不行。

雪花又飘了起来,这位“牛博士”的微信里,新消息提示音依然不断。

河南日报记者 师喆

原标题:独具“犟”心的“牛博士”


阅读延伸

2019年,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校长张卫宪教授荣获“中原优秀标兵”称号,同时,张卫宪“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正式命名。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授张卫宪:独具“犟”心的“牛博士”

 

  张卫宪也是本次唯一一名同时获得“中原优秀标兵”和“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两项荣誉的高校教育工作者。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授张卫宪:独具“犟”心的“牛博士”

 

  据了解,张卫宪现任河南省非常规饲料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动物营养与饲料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河南省优秀专家和河南省劳动模范。

  张卫宪曾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世界自然科学基金(FIS)奖、中国侨界贡献(创新)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出版著作12部,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56篇。

  近年来,张卫宪主持完成2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和2项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荣获2019年度省政府农业合作奖(相当于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高水平论文17篇,其中发表SCI论文13 篇,创立了“利用高分子光谱技术分析检定饲料营养价值新方法”,为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外,张卫宪教授还担任河南省畜牧产业科技扶贫特派团团长,深入开展科技帮扶,积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授张卫宪:独具“犟”心的“牛博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