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
议政建言要有坚实的实践基础
近日,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接受《瞭望东方周刊》杂志的专访,就农工党如何发挥界别特色开展参政议政工作进行了深入介绍,并分享了他本人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
农工党成立于1930年,早期的成员都是一些爱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发展至今,已成为以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据陈竺介绍,截至2016年6月底,全党党员总数约15万人,其中医药卫生界占56.7%,人口资源、生态环境领域占1.9%,其他领域占41.4%。
采访中,陈竺首先直面回答了记者关于中国民主党派是否是“花瓶”这一尖锐的问题。陈竺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从农工党87年历史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历史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陈竺认为,中国式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它既保证了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执政党的领导,又发挥了各方智慧和积极性,且不会有政党间互相倾轧。
“以我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有着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胸襟和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度,只要提的意见建议有循证的基础,被采纳率就很高。我们的政党协商不仅体现在决策后实施过程中的完善,更体现在决策前和决策中。这一做法已产生了很好的效果。”陈竺说。
近年来,农工党积极发挥界别特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参政议政工作。陈竺介绍说,2012年底以来,农工党根据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结合农工党联系界别的特点,提出了健康中国、美丽中国两条工作主线:一方面,为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服务,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另一方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努力加强环境保护,做“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围绕这两条主线,农工党中央在2013年至2015年先后围绕“动员社会力量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有效拉动内需、保障民生”“卫生立法问题”“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利用”主题开展了大考察,所提意见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议政建言不是凭空来说的,而是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农工党所提的意见建议都是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的。”陈竺说。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被称为世界难题。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实行“三医联动”的改革方向(“三医”指医疗、医保、医药)。陈竺认为,医保对医疗医药资源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具有核心杠杆作用,而部门分权分治是导致我国医改成效与群众获得感仍有差距的主要原因,医改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抓住医保这个牛鼻子;二是强化政府部门间改革的联动机制。
为此,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农工党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交了有关“三医联动”的重点提案,并将 2016年农工党大中央考察主题定为“通过‘三医联动’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人才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短板。陈竺介绍说,为了补齐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短板,农工党于2010年在农工党中央对口帮扶县——贵州毕节大方县开始实施“同心助医工程”,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农工党中央还发起实施了“同心全科医生特岗人才计划”,并建立了同心全科医生特岗人才基金。
“我们希望利用这个计划回答一些问题:要达到怎样的薪酬水平才能把水平较高的医生留在基层并发挥作用?如何帮助他们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如何在全社会增强对全科医学的重视度?”陈竺说。他认为,这个项目的意义是通过社会服务进行突破性政策的先行先试,为建言献策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