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党史教育基地——
2011年9月19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河北省保定军校纪念馆举行,这也是民革挂牌成立的第一个党史教育基地。
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表示,党史教育基地的建立,有利于民革党员了解学习民革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经历,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随后,民革党史教育基地先后在朱学范故居、王昆仑故居、李济深故居等地挂牌,成为广大民革党员了解先贤事迹、传承优良传统的有力抓手。
民革党员教育基地——
2012年9月15日,首个民革党员教育基地在台儿庄古城揭牌。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第一副主席厉无畏等出席揭牌仪式。
时任民革中央秘书长李惠东在致辞中表示,民革一直把对民革党员的思想教育作为自身建设的核心。在台儿庄大战中参战的原国民党将领刘斐、郑洞国等,在新中国成立后均加入了民革,并在全国政协、民革中央担任要职,因此台儿庄古城同时也见证了民革前辈为国家、为民族的发展进步而拼搏奋斗的光辉历史,既是宝贵的政治资源、文化遗产,也是对民革党员进行优良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课堂。希望充分发挥基地的宣传教育作用,加大对广大民革党员的思想教育,增强广大民革党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民革党史教育基地一览
保定军校
2011年9月19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河北省保定军校纪念馆举行。这是民革中央第一个挂牌的党史教育基地。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时任民革河北省委会主委孔小均共同为基地揭牌。
为什么保定军校成为民革的党史教育基地?那是因为民革与保定军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革创始人、民革中央第一届主席李济深就曾在该校学习并留校任教。民革中央原副主席裴昌会先后在保定军校第八期、陆军大学特六期毕业,民革前辈、著名抗日将领蒋光鼐也曾在保定军校深造。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创建于1902年,停办于1923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校址在河北保定市,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民国后改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校的最初负责人是冯国璋,当时称总办(即校长),1906年,改由段祺瑞接任。其后,军事专家蒋百里、第二次直皖战争中任皖军总指挥的曲同丰等都先后担任过校长。若从民国元年(1912年)算起,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若从北洋武备学堂算起,保定军校训练了近1万名军官,其中1600多人获得将军头衔。这些人遍布当时的军界和政界,在中国近代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朱学范故居
2011年10月18日,民革党史教育基地在上海枫泾镇朱学范故居揭牌,时任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出席揭牌仪式。
朱学范(1905-1996),是我国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浙江嘉善枫泾人(今上海金山枫泾人)。中国工会领导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七届中央主席、第八届名誉主席。1996年1月7日逝世于北京。
位于枫泾镇新街11号的朱学范故居是一幢清末建筑,朱学范在此渡过童年。2005年,朱学范生平陈列馆在此故居基础上修复落成。在陈列馆里,分列“朱学范的童年、青年”“投身大革命的浪潮”“争取民主和平斗争”“参与筹建新中国”及“壮丽的晚年”等10个板块,介绍了朱学范光辉而不平凡的一生。
王昆仑故居
2011年10月21日,王昆仑故居修缮开放暨塑像落成仪式在无锡举行,时任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出席仪式。在这次仪式上,王昆仑故居被确定为民革党史教育基地并挂牌。
王昆仑 (1902-1985),江苏无锡人,1922年参加国民党,1926年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参加北伐战争。其曾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为争取国民党上层人士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王昆仑加入民革,任民革第五、六届中央主席。
王昆仑的故居本在无锡旧城区内的姚宝巷,是他父亲王心如所建的一幢独门独院的小洋楼。因该楼早已被房管部门租给了几家居民居住了,一时难以让出、恢复原状,1985年王昆仑逝世后,无锡市政府决定舍难就易,将无锡市鼋头渚公园内原王家“太湖别墅”中王昆仑青少年时期经常居住、读书并进行革命活动的“七十二峰山馆”,辟为他的故居。这座建筑,面阔六间,占地一百余平方米,仿歇山式,三面环廊,南对万顷太湖,北有翠柏掩映,环境清静幽雅。“七十二峰山馆”横匾是由国民党元老胡汉民亲笔题写。门厅正中的紫红色丝绒天幕前有一尊青铜色的王昆仑半身塑像。故居内现举办了《王昆仑生平事迹展览》,供游人参观瞻仰。“王昆仑故居”由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亲笔题名。
李济深故居
2011年11月3日,李济深故居——民革党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位于广西苍梧县大坡镇料神村的李济深故居举行。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出席揭牌仪式。
李济深(1885—1959),字任潮,原名李济琛。广西梧州人,黄埔军校副校长,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领导人之一。北伐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广东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留守广州。1927年曾参与蒋介石的反共活动。1933年联合十九路军蔡廷锴等在福建组织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一致抗日的号召,反对国民党政府反共政策。1948年就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10月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
李济深故居位于广西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料神村,距梧州市区40多公里,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济深诞生在这里。李济深故居是一处融中西方建筑艺术风格于一体的大宅院。1995年1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李济深故居被命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李济深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2012年7月19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举行。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出席挂牌仪式。
何香凝(1878—1972),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历任民革第一届中央常委,第二、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主席。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坐落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内。该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长达15年。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同志提议,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设立。1982年8月30日正式开馆,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1984年5月,聘请廖仲恺、何香凝之女廖梦醒担任名誉馆长。现馆址为原仲恺农工学校办事处旧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落成于1928年,1982年10月12日被广东省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纪念馆被列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列为“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
朱蕴山故居
2013年7月18日,朱蕴山纪念馆开馆暨民革党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安徽六安市金安区东河口镇举行。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出席揭牌仪式。
朱蕴山(1887—1981),安徽六安人。早年考入安徽巡警学堂参加光复会,进行反清活动,曾参与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件。是著名的中国政治活动家,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革命的坚强战士,参与筹建农工党,是民革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建国后,历任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民革第二至四届中央常委、第五届中央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887年,朱蕴山出生于东河口镇嵩嶚岩村。由于地处偏僻、年久失修,朱蕴山先生故居已不复存在。1987年起,东河口镇就开始着手恢复重建的有关工作。1995年起,东河口镇着手筹建“朱蕴山公园”,收集了有关朱蕴山的史料10万多字,照片30多张,文献文物100余件,出资协助市政协文史委出版了约50万字的《朱蕴山传》,编写了朱蕴山之父——太平天国天官丞相朱明升和朱蕴山的文史资料10多篇,将1997年修建的一座七层古典式观光塔设为朱蕴山纪念塔,张劲夫为纪念塔亲笔题字。2013年7月,朱蕴山纪念馆系列建筑完成施工。现馆藏有朱蕴老生前所用、手迹、专著和相关史料、传记等。
邓宝珊将军纪念馆
2015年7月14日,民革党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甘肃天水市邓宝珊将军纪念馆举行。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宣读了民革党史教育基地的决定,并与中共天水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宋尚有共同为民革党史教育基地揭牌。
邓宝珊(1894-1968) ,甘肃天水人,原名邓瑜。国民党陆军上将,曾任华北“剿总”副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宝珊受中共中央的派遣,回到甘肃工作,先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曾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委员会常委,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在民革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副主席。
邓宝珊将军纪念馆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城南五里处的慧音山巅,坐南面北,东侧为风景秀美的南郭寺景区,为一进二院式仿古建筑风格。2012年6月20日正式开馆并对外免费开放。
邓家花园
2015年7月16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史教育基地挂牌仪式在甘肃省兰州市邓家花园举行。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出席挂牌仪式。
邓家花园(简称邓园)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广武门后街4号,占地27亩。邓园是我国著名爱国将领邓宝珊将军的故居,属于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22年甘肃督军张广建的副官韩仰鲁购置清代先农坛,建仰园。1933年,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邓宝珊先生购置了仰园。1941年,邓夫人崔锦琴及子女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中罹难,葬于园内,于右任改题“慈爱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甘肃省省长邓宝珊办公兼居住的地方。20世纪六十年代初,邓宝珊表示要将花园献给国家,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和省委第一书记汪锋婉劝他继续住在这里。“文革”中慈爱园被没收。1978年,国家又将慈爱园退还给邓宝珊子女。1982年,邓宝珊先生的子女邓惠霖等又将慈爱园捐献给国家。1985年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投资修缮后,改为邓家花园。
张钫故居
2015年9月16日,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民革河南省委会主委李英杰在河南新安县张钫故居,为民革中央党史教育基地揭牌,并走访张钫故居。
张钫(1886—1966),是著名的爱国起义将领、爱国民主人士、辛亥革命元老、民革前辈之一。为充分发挥张钫故居在民革自身建设中的作用,以张钫同志的生平事迹和爱国精神,教育广大民革党员干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民革中央决定命名张钫故居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史教育基地。
张钫故居位于新安县铁门镇。故居西百十米处,原是张家“蜇庐”花园,因张钫收集大量唐代碑志藏展与此,后改为千唐志斋。1986年6月,张钫骨灰由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移葬于“蜇庐”花园之中。“蜇庐”建一书房,为张钫读书专用。也许为当年蛰居之便,也许是军事家安全之虑,张家故居与花园之间有一地道相连,地道内辟有暗室,可做防空袭之用。
程潜公馆
2016年11月,民革中央下发通知,公布将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程潜公馆)命名为民革党史教育基地的决定。
通知指出,程潜同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是中国共产党忠实的朋友,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领导人。程潜同志和许多民革前辈一样,为民革组织和广大党员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学习继承他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多党合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是民革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通知指出,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程潜公馆)见证了程潜同志为国家、为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为充分发挥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程潜公馆)在加强民革自身建设中的作用,以程潜同志生平事迹和优良传统教育广大民革党员干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在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中共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革中央决定,命名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程潜公馆)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史教育基地。
柳亚子纪念馆
柳亚子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忠实的朋友,民革创始人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柳亚子纪念馆见证了柳亚子同志为国家、为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
民革党员教育基地一览
台儿庄古城
2012年9月15日,民革党员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台儿庄古城举行。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第一副主席厉无畏,时任民革中央秘书长李惠东,民革山东省委会主委孙继业等出席揭牌仪式。
李惠东在致辞中表示,民革作为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者,一直把对民革党员的思想教育作为自身建设的核心。台儿庄古城历史悠久,有“天下第一庄”的美誉,更因台儿庄大捷成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成为抗日战争乃至民族复兴的转折点,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由于在台儿庄大战中参战的原国民党将领刘斐、郑洞国、侯镜如等,在新中国成立后均加入了民革并在全国政协、民革中央担任要职,因此台儿庄古城同时也见证了民革前辈为国家、为民族的发展进步而拼搏奋斗的光辉历史,既是宝贵的政治资源、文化遗产,也是对民革党员进行优良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课堂,又是连接海峡两岸世界华人的纽带和桥梁。
民革中央希望今后能够积极利用基地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基地的宣传教育作用,加大对广大民革党员的思想教育,增强广大民革党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辛亥滦州起义英烈祠
2016年5月27日,全国民革党员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唐山滦县辛亥滦州起义英烈祠举行。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出席揭牌仪式。
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过程中北方革命达到高潮的标志性事件,促进了北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鉴于辛亥滦州起义在辛亥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民革前辈冯玉祥是辛亥起义的重要发起者和参与者,民革中央研究决定将滦县辛亥滦州起义英烈祠命名为“全国民革党员教育基地”。
该基地的确定是继承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和不断进步精神,传承优良传统,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为广大民革党员继承革命传统、培养爱国情操、培育民族精神指引了方向,也是新形势下民革党员了解民革历史,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阵地。这也是继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之后,民革中央命名的第二个民革党员教育基地。
南社通讯处旧址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南社通讯处旧址,是包括民革前辈柳亚子同志在内的南社同仁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以推翻封建统治为宗旨的革命文学社团。以陈去病、高旭、柳亚子为首的一批知识分子,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浪潮的鼓舞下,相约结社,通过文学形式鼓吹革命、摇旗呐喊,谱写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何香凝、邵力子、姚雨平等民革重要创始人或早期领导人是南社的发起人或重要成员。